一本书的价值怎样估量?好坏怎样评判?它的生命力是否经得起时间和读者的双重检视?
一个真正的阅读者几乎免不了要面对这么一个情况,两个文学批评家会对同一本书意见相左,有可能它会被称为力作、杰作,还有可能它纯粹成了一堆揩屁股都嫌纸硬的废品,如果一根火柴梗燃烧的时间都比这本书的生命力长的话,不如把它付之一炬。
所以,一本书的命运是无法预料的,我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他在40岁以前虽然发表了很多文学作品,但都没受到读者与评论家的青睐,于是决定孤注一掷,搬到一个小镇,靠妻子变卖家产过日子,专心致志写作3年,才写成一书,当时他寄书稿的邮费都没有了,最后干脆把打字机卖了凑邮费,寄到各大出版社,都被出版社冷酷无情退了回来,当他伤心欲绝之余准备把书烧掉,而他妻子却悄悄将书寄给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出版社,这家出版社的女主编慧眼识珠,看完书稿立即约见了他,提出印1千本试试,但善良的马尔克斯却害怕出版社亏本,说印500本。女主编却甘冒风险印了1千本,谁料书一上市却被抢购一空,这个小出版社立即加印了10次,此书在南美洲卖了250万册,轰动全世界,大家或许都知道了,这本书就是让马尔克斯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孤独》。
再来说说西方意识流小说的鼻祖乔伊斯。他的作品以晦涩艰深,难以卒读出名。很多评论家将他的书评为一个世纪的精神病患者的心灵独白。1940年,他给自己的朋友写信说到自己作品的销售情况:《流亡者》0本,《一个青年艺术家的通信》0本……这个令人吃惊的统计数据将他的曲高和寡与世界的冷淡世俗毕现无遗。所以,自从他开始写作《尤利西斯》以来,世界上没有几个人给过他什么鼓励,他写完此书曾无不得意地说,他这本书怎么也得让后来研究者皓首穷经忙活半个世纪。如今的乔伊斯已经成了许多英语文学教授的金饭碗——就跟国内很多红学家一样,靠研究一部《红楼梦》赚了名利。
再来说说写出美国经典文本的女作家玛格丽特吧。有一次受邀参加文学聚会,一个饶舌的女子坐在她身边喋喋不休吹嘘自己的写作成就,这个女子就是类似于中国琼瑶的美国畅销书女作家芭芭拉·史翠珊。她对玛格丽特说:我写了几百本畅销的言情小说,请问你写了几本?玛格丽特害羞地回答:我只写了一本。史翠珊尖叫:你只写了一本就敢和我坐在一起开会谈文学啊?你写的啥书?玛格丽特平静地回答:《飘》。史翠珊的脸立即红了,她知道自己的几百本书的价值都不如这一本书的所具有的光彩传世的价值。
再来说说活着的作家吧,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写过一本反应纳粹时期德国儿童凄惨生活的小说《猫与鼠》,却被一个著名评论家评为“糟糕的色情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有着不可估量的腐蚀性,此书在当时也成为禁书。格拉斯因此和这位评论家对簿公堂,打起官司,最后法官判决这位评论家在文学批评之外的场合,不得称格拉斯为“色情儿童文学作家”。如今,《猫与鼠》已成为德国政府推荐少年儿童选读课文之一。
最好笑的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作家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一书的命运。这本书出版于二战纳粹占领法国期间,当时民众食不果腹,那有钱买书,所以萨特对这本书的销售根本不抱任何希望,但没多久,书店传来消息说这本哲学书籍相当卖得,萨特莫名究竟,跑到书店拦住一位家庭妇女摸样的购书者询问缘由,她说,这本书重量刚好100克,正好拿去当秤的砝码。原来当时德国鬼子将包括秤的砝码在内的金属物品全都搜刮去造枪造炮去了,造成市面上砝码短缺,而精明的家庭主妇居然发现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一书正好可以当砝码,于是纷纷跑到书店购买。此书的命运真是让作家啼笑皆非!
以上这些作家的作品如果说还拥有一定读者的话,那么获得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就更决绝了,他的书在未获得诺奖之前未能畅销,在获得诺奖之后也未能因为诺奖效应卖出去几本。他深知写一个女人的大腿根处藏着一把手枪的书好卖,但他的书不是讨好读者,宁愿让他自己选择读者,他活在自己的文字中。在他《船夫日记》一书中这样写道:一部伟大的作品产生于文化昌盛的时代,一部扣人心弦的作品产生于文化毁灭的时代!
读这样的书,真是让我能够从所有欲望中抬起头来,获得独立、自由、尊严以及畅快淋漓的呼吸,哪怕这些在现实中没有,却都能在书中轻易地得到——或许,这就是一本书的真正秘辛!
(岱岳分局 朱傲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