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女儿出生,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除了工作就是家庭,除了上班、看娃,就是吃饭、睡觉。作为一个奶爸,我一直以为自己浅显的学识足以应对幼儿的学前教育,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所谓的唐诗宋词一知半解后就可以做到在孩子面前应对自如、侃侃而谈,我一直以为对子女的行为教育不外乎礼仪风度、礼貌文明的简单说教,我一直以为自己在幼稚不堪的孩子面前永远是老师,结果发现自己错误的一塌糊涂。
这次认识的起因,就是被戏称为“十二字经”的《弟子规》。
“十二字经”是什么?其实很简单,这是我对三字经的戏称。我估计人人都会背诵三字经中的那几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保守估计,50%的人也就仅仅能把这篇中华文化瑰宝的头十二个字背诵下来……至于《弟子规》,估计很多家长和我一样,仅仅知道名称、结结巴巴的念总叙,能够背诵五十字以上并且讲解正确的话算我输,您撸串的钱我从私房钱里出!
我家的丫头今年两岁多了,家人也想提前准备让她在幼儿园里接受“正规化”的教育。那天晚上,在我一番“要听话、要有礼貌”等复读机式的教育后,妻子拿出许久买的、一直未曾翻动过的幼儿教育书——《弟子规》。起初我很不屑,因为我的主观印象中,这本书就是一本古典式的、幼稚的说教,我一直认为我们需要对古典幼童启蒙教育中的糟粕进行辨认、清除,更何况我一直将里面的内容简单的同书名划了等号,《弟子规》,不就是《弟子规》么?!
哎,你身上有难以忍受的卤煮味,那都是没文化犯的罪!
刚开始妻子翻动了几页,然后眼神就深深沉陷于其中,若有所思,然后缓缓的说到:“你这个半文盲也坐下吧,听一听,和孩子一起学习……”随着温柔的讲读吸引了好动的孩子,也镇定住了我的心。整个晚上,孩子一直在安静的坐着,聚精会神的听着讲解。
妻子讲到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然后问我什么意思。我只知道大约是子女对待父母的态度,但是具体分解开,实在无从出口。妻子告诉我,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应及时回答,不要慢慢吞吞。父母要我们做什么事情,要立刻动手,不可推脱懒散。父母教诲,要恭敬听从,对父母责备,要虚心接受。
随后,妻子又问我:“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讲的什么意思?”
完了,彻底完了!
冬则温?是不是冬天注意保暖?夏则清,夏天注意洗澡洁净?晨则省?昏则定?早晨要早起,晚上要早休息?弟子规不会是这么简单吧?这弟子规难道是本养生集?
霎时时间仿佛凝固,孩子天真的看着我,满眼中都是对父亲的崇拜、期望。可是非常非常惭愧,我无法应答、无言以对,我发现换衣镜里面自己黝黑的脸庞上居然也能泛出红色,好似猪肝。依据我资深半文盲的学识、不正常人类的思维模式、近乎国庆免费高速公路塞车般的反映速度,答上来那叫不正常。妻子告诉我和孩子的答案:“古代人教育要求子女,冬天要给父母温暖被窝,夏天要给父母的床榻扇风驱热,早晨起来首先要想父母问好,晚上回来要向父母汇报,保平安,请父母安心……”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浅显、无知,因为《弟子规》这本书,我除了能叫上名字外,其余一字不知。我一直以为像《三字经》、《弟子规》这样的启蒙文,读者就该是封面上那些天真可爱、活泼幼稚的顽童。我一直以为自己可以拿着“你记住了,这是一本传统伦理道德的精髓”装作孩子的老师,却发现其实自己更是一无所知,终于发现自己更应该成为《三字经》、《弟子规》的学生。终于发现,有时候孩子所要接受的教育内容,是贯穿于一生的为人标准,有时候孩子所要接受的教育内容,正是多少人在岁月成长后已经遗弃或者正在遗弃的标准、美德。世风日下,如今在优秀传统文化面前,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惶惶的世界中,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路上,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学生。
都说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但是从来都没有天生就优秀的父母和教育者,为人父母后,只有更加的努力学习和用心揣摩,方可称为值得孩子学习、崇拜的家长和教育者。人人都知道学习型家庭的重要性,可是真正能做到共同学习、与时俱进的又有多少?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在成长,相互在影响、相互在反应,没有止境。有一句关于孩子教育的美文,我觉得很经典,那就是:“真正的教育是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
于是,从那天起,每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都会端坐在一起,跟着孩子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