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般,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这首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主唱的有着显著陕北民歌特色的陕北民歌《南泥湾》曾经红遍大江南北;曾经是各种文艺晚会上最受欢迎的民族歌曲之一;曾经激励、鼓舞着不同时期的几代人……
听到这首歌曲,曾经有无数次在脑湖中出现这样的画面:漫山遍野盛开的各种野花,风吹草低时隐时现的牛羊;蹦蹦跳跳唱着小曲的牧羊童;山上层层梯田上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黄瓜、西红柿……各种时令疏菜红的红、绿的绿……一派江南好风光,一副震撼人心的民俗画。
南泥湾成为我一生最崇拜的地方之一,也是一生非看不可的地方。
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东南的45公里处,面积大概在365平方公里,系丘陵沟壑区,是发展农、林、牧的理想之地。
一首歌曲唱红了南泥湾这个不为人知的小地方,但真正使南泥湾红的主要原因还是发生在这个地方的“故事”,一段震惊中外的传奇故事。
1940年,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为领袖的中共中央机关在延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生活困难,一时间部队的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朱德总司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自救的指示精神,亲自到位于延安东南方向的南泥湾进行考察调研,后决定在此开荒自救。1941年春天,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王震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战士们把种地当作战斗来打,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就地取材,取得了大量物质财富,到了1942年,生产自给率达到61.2%,次年达到100%;1944年,王震带领干部战士们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各种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南泥湾真正成为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
从此,南泥湾这个曾经不为人知的陕北小地方,不但成为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同时,也成为一个传奇的地方。特别是当你听到那首耳熟能详的动人歌曲时,有多少人梦想到南泥湾走一走、看一看,看看这陕北的好江南的一草一木。
毛泽东主席对于王震和他的三五九干部战士们关键时候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十分赞赏,曾经在不同的场合夸奖大胡子(王震)是个好同志。中国革命胜利后,中共中央机关搬到了北京,毛泽东主席住进了中南海,据说王震每一次见毛泽东都不用预约,这是毛泽东对这位关键时刻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同志的一种肯定。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革命情节的重要影响,南泥湾在我脑海中有深深的印象。自我想象的美丽画面也不时的展现。就在上高中的时候就计划到这革命的圣地去朝拜,去这个辉煌的地方深深的鞠一躬。
时光荏苒,几十年来受各种条件的影响,这一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从而这件事也成了心中大大的节。前段时间,我的这一愿望终于实现。
我们是从东路去南泥湾的。车子延着黄河逆流而上,行走在路上,八百里秦川连绵不断,疙疙瘩瘩的黄土高坡一个一个的排列一起,看不到尽头。不时的看到在那些令人震撼的黄土地上突兀的生长着一片大红枣林和苹果林,给那千篇一律的黄土地涂上一片绿色,从而使那大片的土地有了生命力。路上,在黄河壶口瀑布停了一个多小时,虽然当时的流水还不是丰沛季节,但那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黄河形成的螺旋状激流还是十分令人震憾的。
南泥湾还在牵挂着,终于在接近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南泥湾。如今的南泥湾还是变了模样。站在田间地头,是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和种着茄子、辣椒、黄瓜等各种时令蔬菜的大片菜地,黄的、红的、绿的,一排一行的,充分显示了土地的肥沃和主人的勤劳。虽然看不到大胡子王震和他的三五九旅大生产的热闹场面,但分明能感觉到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八路军革命精神在传承,在弘扬广大。那种无形的财富比地上生产出的财富贵重不知多少倍。
说起来南泥湾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因为有了王震和他的三五九旅,因为有了那段特殊时期的传奇;因为有了那首优美动听、百唱不厌的歌曲;小小的南泥湾才成了永不退色的神话。
风轻云淡,思绪万千,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翻江倒海,忆往昔,峥嵘岁月愁;看今朝,换了人间。看着眼前的一切,物是人非,但还是有一种东西,清晰,更加清晰……两滴热泪不自主的挂在了脸上,我在三五九旅旅部纪念塔前深深的鞠了一躬。
(泰山区分局 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