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登陆www.38365-365.com!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文化园地  

【民警】目送

发布时间:2017-01-18

我站在阳台上,目送母亲离去的背影,看着她比来时显得轻松的身影,内心说不出的酸楚。

母亲工作很忙,一直因为不能帮我带孩子而心存愧疚,每每说起,都是自责和抱歉的话。她的电脑上、手机里,尽是我和儿子的照片和录像,她常常说都要“看烂了”,有时候我们才两个星期不回去,她就想得厉害,白天处理完手头的事,傍晚便开车往我家赶,晚上陪着我和儿子睡一夜,第二天披星戴月地走了。我说,妈,您这样太累了。她一脸的满足,说不累,看看你们都好,我就放心了。看着她明显比来时要轻松和欢喜,我明白她是因带着思念而来,带着回忆而走的缘故。而我在一次次的目送中,也体会着这份沉甸甸的母爱。

从小到大,从上学到上班,从跟随父母,擎吃坐穿到成立小家,另起炉灶,我们人生的每一次启程,都有一对温暖和关切的眼神在背后凝视着。我们在母亲的目送中长大成人,世上所有人都可能成为关注的焦点,仿佛只有她是无关紧要的人。是因为越来越独立了?还是越来越忙碌了?面对分别时她的一再挽留,她的絮絮叨叨,甚至开始着急。是的,我们都太忙了,忙着学业,忙着谈恋爱,忙着事业,忙着结婚生子。时间越来越紧,脚步越来越急,却不曾想到,能与她相望的日子也在一天天的减少。直到有一天,噩耗传来,母亲就要离我们远去,想着从前的点点滴滴,悔恨蜿蜒全身。这个给了自己生命的人,无论什么时候想起,都会有难以抑制的痛楚,每一个人在此时都可能因曾经对母亲说过的一句话、做过的一件事而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这种感觉不是所有人都能提前体会到,而一旦体会到,往往已经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龙应台的《目送》一篇中,写了生命中两件“小事”:儿子16岁到美国当交换学生,在机场,她看着儿子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海关,背影倏地消失,没有回头;多年后,她父亲在医院的最后时光,她又看着轮椅上被护士推回房的父亲背影。于是她感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读起这段,我总有想流泪的感觉,为逝去的或正在远去的那份依恋,更为挽留不住的匆匆的生命脚步。为人子女的我们,难道真的要经历作者在医院目送父亲的那一幕,才能顿悟吗?我们无法阻止生老病死的生命进程,但至少可以在母亲的有生之年,让她的眼睛多点时间落在我们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已为人母的我们,也要明白,在孩子年少的时候不仅仅是多一些爱的呵护,教会他们更多的生活技能,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尽量让他们少走些弯路,同时,大胆放手,让他独自体会孤独、挫败这些人生况味,然后逐渐明白,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握紧母亲的手,陪着她慢慢地走;放开孩子的手,前面的路试着自己走,惟有这样,当我们一次次面对背影的时候才会释然。

如今我已为人母,儿子还小,每天“妈妈、妈妈”地粘个不停,我很为这种需要和依赖感到幸福,心中时常会冒出“如果他长大后也这样喜欢和妈妈待在一起该多好”这样的想法。同事跟我讲,第一次把孩子送去幼儿园,他没有哭,反而潇洒地挥挥手,对我们说“爸爸、妈妈,再见!”然后,欢欢喜喜地跟着小朋友走了;第一次看他独自过马路,心中怀揣着不安和担心,看着他虽然小心翼翼却义无反顾的走了过去,没有回头;渐渐地,他开始习惯说“哎呀,我自己来!”……我听着,想象着那一次次目送的情景,体会着同事复杂的心境:因他不再依恋而失落,因他学会独立而欣慰。我们都曾经在母亲的目送中长大,长大后的我们终有一天也一样会微微踮着脚,仰起头,只为将目光投得更远,跟上孩子加紧的脚步,即使知道我们的孩子亦如自己当年一样不会在意。

“作为父母的子女,作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转换——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长,最后一次的目送却永别。”龙应台说这就是生活和生命的本真。如果目送是人生的必然,那么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我们是否应当及时陪伴,适时放手,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如此,当面对别离,才能释怀。

原来对于生命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

(岱岳分局 刘金鑫)

 

 

【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 泰安公安民生警务平台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主办:泰安市公安局 鲁ICP备09000850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777号网站管理员入口】网站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