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医同事推荐给我一部纪录片——《人间世》。这是一部讲述医生和患者的纪录片,没有华丽的明星阵容和狗血的情节,但是真实的力量自有千钧之重,用最平实的手法和视角记录医生和患者,讲述生存和死亡。《救命》《理解》《团圆》……通过十集讲述,你可以看到人面对疾病时不屈不挠的生死搏斗,看到家庭的温情,看到医患之间的齐心协力。但也会看到在路上堵得动弹不得的救护车、人满为患的急诊室、没人搭理的患者、一幕幕医患纠纷……这些片段无法形成完整的故事,但我看来,它很真实。医学的征途荆棘密布,一道道难关需要医生,患者,家属,一同去闯。但有时只能妥协,还无法解释。可惜看病绝不仅仅是医学还不能解释这么简单,结局之外牵扯着义务权利,牵扯着几个家庭,还牵扯着整个社会。
作为警察,在观看《人间世》系列片时,可能对此能有更多的感触。
警察办案也有概率,幸运的警察,从立案到侦查到结案,伸张正义、还以清白、告慰亡魂、完璧归赵,警民双方皆大欢喜。然而也有很多不那么幸运的警察,侦办遇到各种狗血各种难题,总之案件久拖不结,领导责难、群众质疑、家人埋怨……警察和医生一样,最困难的不是面对这些失败,而是面对失败带来的种种挫折,还能不丢失最初的那份热情。
再讲到我这位法医同事,每次约她出来吃饭都很难。法医首先是警察,既然是警察,所以执勤、开会、安保以及巡逻,都是常有的事。除了这些常态化的警务活动外,她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负责全区有人员死亡的案件的现场勘察。有人员死亡的案件分两类,第一类属于刑事案件的,比如故意杀人犯罪,抢劫犯罪致人死亡案件,过失致人死亡案件等等刑事犯罪案件,需要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入司法办案程序,她的工作就是对现场进行勘察,配合刑警队的同事搜集提取与犯罪有关的各种证据,对死者尸体进行解剖,出具死亡原因的鉴定意见,保证诉讼程序不出现问题;第二类就是不属于刑事案件的非正常死亡案件,案件性质为自杀或者意外死亡,这样的案件处理就是通过现场勘察对死亡原因科学分析,排除刑事犯罪的可能,也就是“他杀”,如果家属不提出复议的话,就此结案。法医工作时间是不固定的,其实警察的工作时间都是不固定的,随时加班,因为任务总不期而至,常常会在你正端起碗筷、准备上床睡觉、凌晨2点睡得正香的时候,电话响起。而法医则更惨,出一次现场,接下来就是解剖,至少是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全区就她和另一男的两个法医,万一俩案子赶在一起,这俩人就背上工具箱,一人一辆勘察车,各奔东西。按这么个忙法,她经常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我都不好意思约她出来。因为一个人累到这种程度,睡眠都已成为奢侈品,挤出一晚上时间来吃饭聊天对她可能不是放松,而是浪费。普通人很难想象,一个女人,就因为穿了这身警服,便笃定所做之事一定会予人公平正义,甚至只顾着赶路,都顾不上甩一甩腿上的泥点子。她和其他地方的法医一样,为了便于检验,常年在医院的法医门诊办公,有一次我问她——医院的工作环境真的是医闹入刑,高科技安检、增配保安等等就能解决的问题吗?
她啃着鸡腿从牙缝里挤出四个字:怎么可能!接着一本正经的说:医生真正安全、得体、没有忌惮去接诊的前提条件是——患者和家属从内心懂得尊重知识、尊重付出,才会尊重医生。这个尊重的意识建立在,国民平均思维素养达到了一定高度,可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私人情绪,并可以理解医学的局限性,医生不是无所不能的了………医生的工作环境才会真正的好起来。就算家属不打不杀,每天来门口守着,见你就骂,一样憋屈。
我如同啄米似的点头赞同:警察也是,警察也是。
可是这样的时代要等多久?五年?十年?Maybe longer。
她推荐的这部《人间世》确实好看,不要用豆瓣分数高低来衡量他的好坏,豆瓣现在水军可以随意刷分,已经做不了标准了。我几乎哭着看完,眼泪多是敬畏,还有感动——医生和警察有时候的处境很相似,无论矛盾有多难化解,我们都应该心怀希望,努力去改善,而不是加剧和使它恶化,大家都是人,谁能万事周全?我特别想让那些在如此泥泞的现实里,心中也没有太多抱怨的同事战友们,停下手里的活,看一看这部《人间世》,看看和医生一样、心里着急赶路的我们自己——尽管可能警察让每一件事都以团圆结局的概率很小,但警察和人民永远不是阶级敌人,并且有着共同的敌人:犯罪、邪恶、分离……
梁启超引用《庄子》的典故说过这么一句话,叫“饮冰十年,难凉热血”。这话适合形容医生,也适合警察,两个职业都是在守着一个最初的梦。生命的长度和质量同样重要,我们等不及大环境变好了再去做事,而认定——既然厌恶那种黑暗,就应该努力成为喜欢的那种光。
(岱岳分局 刘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