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本书,这样一个故事,关乎亲情、回忆、思念,平凡而细腻——《我们仨》,它就像一抹清风,一丝细雨,那样的清新亮丽,驱散冬日的严寒,带来别样的温暖,在我心头缓缓荡漾开来。
杨绛是这本书的作者,是钱钟书的夫人,是钱瑗女士的母亲。《我们仨》便是她写的他们家里的一些事情。叙事平淡真实,字里行间都散发出浓浓的爱与思念。我仿佛能想象的到杨绛脸上淡淡的微笑和温柔的目光。这本书文字并没有多么的绚丽,反而是一种平淡的真实,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都被写进故事里,无论是他们之间的照片、诗歌、信件都是那么的真挚和感动,细细的翻过一页页,心中似乎已经被填满了。就是这样细致的、不动声色的讲述将我带进了她的生活,感受他们之间最浓最深的思念和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梦”开始的,一个“长达万里的梦”,在一个不知是什么的地方,太阳西下,黄昏薄暮,杨绛走丢了,她连名带姓的呼唤着钱钟书的名字,声音在空空的旷野中蔓延开来,最后被吞没,没有丝毫的反应,她慌了,从梦中惊醒后向先生钱钟书细细描述,可他却淡淡的安慰道: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杨绛不禁感叹:他们老了。后来作者便主要讲了她与她的家人在一条古栈道上的离离合合、聚聚散散。在这么一个令人尊敬的学者之家里,女儿圆圆是异常的活跃,三个人都只是不大不小的朋友罢了。后来,不幸发生了,对于八十高龄的钱钟书夫妇而言,独女钱瑗的离世让老人的心从此成为了干枯的老井。杨绛说:“生了独女钱瑗这么多年,也就牵挂了这么多年。而今她走了,就再也不用牵挂了。”古语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莫大的不幸,可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又该是何等的悲哀?所幸的是,这个时候,还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他可以依偎陪伴。可是岁月终究老去,总有一个人要先行离开,风风雨雨这么多年,突然要接受挚爱的永远离去,世间只剩自己,没有任何牵挂,再多的风雨也要独自一人走过。这么想来,我竟然有同杨绛一样的心情,悲哀,叹息。
杨绛说:“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可是她还是愿意“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因为她的心里已经装满了“我们仨”的情和爱。
读完这本书,我被杨绛那朴实细腻的言语深深的感动着。无论是他们仨之间的亲情,还是钱钟书夫妇之间的爱情,都那么的温暖平淡。杨绛说:“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的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的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看到这句话,我竟有些鼻酸。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早已过了轰轰烈烈的时候,这样相濡以沫的相伴六十几年,岁月的逝去让两个人都那么的害怕失去彼此,才会那么的珍惜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光,所以钱钟书老先生对杨绛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也许这也就是对于爱情最完美的承诺与陪伴吧。
当然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家人之间的亲情。一句“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多么平实的话语,却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爱与刻骨铭心的思念。现代社会最发达的科技,让我们越来越相信未来的光明,可是拉远了我们亲人之间的距离。现在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光还有么?现在还有耐心听父母讲过去的日子么?在外忙工作的时候还会每天思念着他们,想着盼着回家么?都没了,手机和电脑这些没有温度的电子产品怎么能完全的传达我们炽热的爱?我们的身边似乎已经少了像杨绛这样平淡却深刻的感情。人与人之间只有越来越多的屏障,越来越远的距离。我们只会在虚拟的空间去追求内心的安慰,可是呢?结果往往是更深的孤单。当飞机、火车、高铁让我们毫无阻碍的飞越千山万水,多远的距离都不成为距离的时候,我们心灵的距离拉近了吗?现代人都在追求轰轰烈烈,想要轰轰烈烈的事业,想要轰轰烈烈的爱情,却忽视了平淡中的美丽,平凡中的真实。为了那些轰轰烈烈的东西,我们赔上的是什么?是爱。是家庭的爱。父母还是会义无反顾的爱我们,而我们,在享受中忽略了他们也需要爱,这个家,有大家的爱才完整。杨绛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起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的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的非常快乐。”这不止是他们仨之间,更是我们现在社会每一个家庭都需要的温暖。
其实,我们现在的生活不乏平淡真实的美丽,只是我们都去忙于追求华而无实的感情,忽略了最细致的温暖。在这喧嚣的世间,静下心,收起心中的波澜,用一颗最单纯的心去感受身边的爱,然后你会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像杨绛学者那样做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拥有一个单纯温馨的平凡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关。
朱傲男) 泰安市公安局岱岳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