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东平湖畔,景色美的醉人。周末的一个下午,我领着女儿去东平湖湿地公园的湖中长廊游玩,长长的木廊延绵数百米,曲曲折折地迂回在湿地公园的茫茫碧水与葱葱长草中。忽然我看到长廊的西面,成片的芦苇在长空碧水间蔓延无边,白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煞是美丽!而在长廊的尽头处,一位老人正在芦花从中悠然垂钓。我不禁想起曾经读过的一首唐人杜牧的《赠渔父》来: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独醒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平人,我每年都要带着孩子多次去东平湖畔游玩,对满湖的芦苇甚是熟稔。芦苇一茬一茬,象应时的精灵,从不爽约。每到春寒乍暖之际,不等东平湖里的坚冰融化,芦苇便迫不急待地顶着残雪冰渣冒出翠色的嫩芽,好像一夜间便在百里湖滩铺上一层绿毯,给饥荒了一冬的土地,赋予了新的生命。一到夏天,芦苇更向我们彰显了蓬勃的生命,绵延百里的芦苇荡蓬勃繁茂,临风摇曳,满鼻的香,满眼的绿,极像一片深绿色的海。而到了秋天,湖里的芦苇绽出紫色的花蕊,芦棒将芦杆压得沉重地垂下,等到芦花全白,秋风掠过芦苇荡,芦花波波起伏,形成白色翻滚的浪,在夕阳的余晖下,金色的光粼波闪闪,偶尔几只白色的水鸟从水面掠过,整个湖面美仑美奂,令人心旷神怡,暇思无限。
看着眼前的美景,我忙着用手机拍照,女儿则撒欢儿地在长廊上跑来跑去,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少女的小烦恼通通抛至脑后,尽情地把欢笑抛洒在芦尖,伴着芦花在十月的风中,在瓦蓝的天空里飞扬……
忽然,我听到身后一个怯怯的女孩的声音“姐姐,你要莲蓬吗?”,我一扭头,发现女儿身后不知什么时候站着一个比女儿略小一点、大约十二三岁的女孩,她长的比较瘦,脸色有点儿菜黄,但脸蛋长得挺漂亮,一双有神的大眼睛黑白分明。她穿着一身白色的半旧的衣服,裤腿明显有些短了,脸上全是汗,看来跑了不少路,汗水把刘海上的一绺头发沾住了。女孩随手擦了一把汗,把那绺湿头发捋到旁边,含着微笑静静地看着女儿。小女孩手里提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几十枝刚摘下来的莲蓬。我这样仔细一端详她,她有些害羞了,满是汗珠的小脸泛起红晕。我便问你这莲蓬有什么用,怎么卖呀?小女孩回答说莲蓬可好吃呢,又鲜又甜,一块钱一支。女儿根本叫不上莲蓬的名字,但她很喜欢这种漂亮的东西,便拿出身上带的零花钱买了十枝,小女孩收了钱后礼貌地说谢谢姐姐。
趁着我随机拍照,十五岁的女儿附身趴在长廊扶栏上与小女孩聊起了家常,因为年龄差别不大,她俩居然很聊得来。小女孩告诉女儿她家就在长廊对面山脚下的那个村子,家里四口人,有年迈的奶奶还有爸爸妈妈,爸爸五年前在山上干活时摔坏了腰,常年瘫痪在床,全靠奶奶和她照顾,妈妈从麦收后便去东营一个服装厂里打工去了。小姑娘还主动告诉我女儿她在镇中读初二,学习还挺好呢,说完她笑着从装莲蓬的塑料袋里拿出一本语文课本来,说如果累了便在这个长廊上坐着看会书,好惬意呢!女儿便问她为什么卖莲蓬,小女孩突然有些伤感地低下了头,停了一会儿才说,妈妈每月打工能挣2000多元,爸爸长年吃药,奶奶也年迈多病,自己还得上学,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她便在周末摘些什么莲蓬啦、菱角啦、鸡头米啦,在湿地长廊上卖给前来游玩的旅客,挣点钱贴补家用。当听到女儿问她这些漂亮的莲蓬是怎么摘来的时候,女孩的眼睛顿时亮了,抬起头来自豪地说这些莲蓬就她自己划着家里的小木船去湖里摘的,还说游客们可喜欢了,自己今天已挣了20多元,她准备这个月攒够200元钱,给爸爸买药后如果有些剩余便给自己买条裤子,自己的裤子实在太短了。小女孩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神里透着自信,语气里透着自豪,还有一丝儿的自嘲。望着眼前这位比我女儿还小上几岁的女孩,在贫困和苦难面前,没有选择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而是选择自立自信、自爱自强,着实令人动容,让人尊敬!哎呀!女儿一声大叫,她手中拿着的莲蓬中的两枝掉下了长廊,落在廊下的湖水里,惋惜得直跺脚,小女孩看她着急的样子,从自己的塑料袋里抽出两根莲蓬递到女儿的手里,说姐姐不要紧,我再送给你两根吧。女儿连忙掏钱给他,小女孩不要,女儿偏要给她,她死活不要,后来看到她急得小脸通红,女儿只好作罢。
在我多次催促后,女儿只好与小姑娘分手道别,走了十几步,女孩突然在我们身后喊道:“姐姐,我后年也要中考了,我想考到你们那所高中读书,到时候我去找你好吗?”,“好,你一定能考到我们学校,我等着你!”女儿转过身来,大声地喊给她。小女孩兴奋地向我们挥了挥手,轻快地跑远了,像只轻盈飞舞着的蝴蝶,更像这深秋里满湖洁白的芦花。
我转过身来,鼻子一阵发酸,眼前一片朦胧……